要聞
風云氣象衛星守護大國糧倉 守望綠水青山
日前,風云三號E星、風云四號B星及其地面應用系統正式業務運行,開啟風云氣象衛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征程。在守護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路上,風云氣象衛星從未缺席、大有作為。
當好制種"氣象管家"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是糧食安全的基石、農業現代化的"生命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自2021年中國氣象局開展種業氣象服務試點工作以來,各試點省份氣象部門以扎實行動、過硬舉措,推動種業振興落地見效。
大豆搖鈴千里 玉米"金"滿糧倉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面對今年長時間高溫"烤"驗,"量身定制"的精細化氣象服務,緊跟農時、全程守護"油瓶子",助推加速實現"穩玉米、擴大豆"雙豐收。
無懼雨雪風霜 守護平安出行
11月11日,吉林今冬首場大范圍雨雪來襲。12日一大早,吉林省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宋瑞祥趕赴省交警總隊開展合署辦公,以便隨時將天氣影響告知調度員。同時,降雪期間,交通部門及時啟動惡劣天氣應急預案,科學部署力量,加大巡邏防控力度。
智慧防災守住鄉村振興“底線”
農村是防災減災救災的最薄弱環節。鄉村要振興,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不設防”的短板問題。今年5月,中國氣象局推進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試點工作,河北、重慶、貴州、陜西等四?。ㄖ陛犑校庀蟛块T立足當地特點,苦練“內功”、勤修“外功”,守住農村防線。
遠洋氣象導航暢通海上生命線
今年9月,一艘貨輪從俄羅斯出發,前往中國臺灣。其間這艘貨船經歷了臺風“軒嵐諾”和“梅花”,但最終將貨物安全送達。其實,這背后離不開我國自主研發的遠洋氣象導航,它制定的最佳天氣航線一直為遠洋船舶保駕護航。
迎峰度冬能源保供 看氣象部門如何發力
11月,北方地區陸續進入采暖季,能源保供重點轉為迎峰度冬。面對冬季容易出現的冷空氣、大風、雨雪等天氣,如何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如何最大限度幫助企業節能減排、提效增益?氣象部門用精細化服務交出答卷。
氣象發力 描繪秋收好“豐”景
瓜果飄香,蝦肥蟹美,稻菽千重浪……11月7日,據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獲12.37億畝、完成94.7%。繼夏糧增產豐收后,廣袤的田野上再次奏響豐歌,恰似呼應著剛剛落幕的黨的二十大盛會對糧食安全的期盼。
高清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