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氣象局接連印發通知,部署2023年強對流(大風)、龍卷風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建設,暴雨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提升,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服務業務能力提升,東北冷渦科研業務能力提升,西南地區業務能力提升,七大江河流域氣象保障能力提升等系列重點任務,要求貫徹落實全國氣象工作會議精神,繼續提升分災種、分區域、分流域氣象業務能力,并明確2023年精準預報能力提升工作的年度目標、重點任務及分工。
聚焦強對流(大風)、龍卷風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建設,今年將持續深化重大強對流(大風)、龍卷風過程復盤分析總結和機理研究;完善多波段雙偏振氣象雷達監測和垂直探測網,發展強對流(大風)、龍卷風精細化監測、智能識別和客觀預報技術;開展龍卷風短時潛勢預報業務試驗和中國區域龍卷風數據庫建設;構建高效業務技術支撐信息平臺,建立國省市縣四級實時協同的強對流(大風)、龍卷風預報預警業務流程;完善以大風、龍卷風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推動實現快速、高感知的預警信息發布。
著力暴雨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提升,今年將優化完善地空天一體化立體觀測站網;加強多源數據融合、定量降水估測技術研發;開展暴雨微物理特征監測分析;提高風云衛星等高分辨率觀測資料的同化應用能力,提升數值模式預報性能;開展區域對流尺度集合預報試驗以及中國氣象局數值模式暴雨預報檢驗評估工作;強化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暴雨多尺度特征和物理機制研究,開展極端暴雨預報試驗;構建暴雨災害風險預評估及預警業務體系;加強暴雨預報創新團隊建設,優化聯合攻關與成果共享機制。
圍繞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服務業務能力提升,今年將優化分類、分強度、突發性、極端性災害天氣監測業務;加強新型雷達、衛星等多源觀測資料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短臨監測預報預警服務業務中的應用能力,提升高分辨率數值模式的精細化短臨預報能力;推進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調整,構建上下聯通、國省市縣實時協同的扁平化短臨監測預警業務流程,推動全國實現縣級預警精細到鄉(鎮、街道);充分發揮中國氣象局強對流專家工作組的指導作用,加強青年創新團隊建設。
針對東北冷渦科研業務能力提升,今年將加強監測預報業務能力建設,完善重大過程聯合會商制度,強化東北冷渦影響區域監測、精準預報和風險預警能力;深入認識東北冷渦發生發展規律和影響機制,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業務數值模式東北冷渦預報能力,開展東北冷渦發生發展規律和影響機制研究,開展強對流雷暴大風、龍卷風等客觀技術研發;加快東北冷渦標準制定,推進重點實驗室和攻關團隊建設。
錨定西南地區業務能力提升,今年將統籌國省研發力量加強聯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在西南地區落地應用;啟動2023年氣象觀測站網工程和雷達工程項目建設,加強探測資料處理和應用;研制分鐘級公里級降水概率預報產品,改善數值預報系統在西南地區的預報性能,提升短期智能網格預報產品準確率,建立針對西南地區降水的月-季節尺度概率預測產品;建設綿陽中小流域災害防御氣象保障示范基地,豐富成渝雙城經濟圈、川藏鐵路、雅江流域綜合開發氣象保障和森林火險氣象服務手段;推動青藏高原氣象研究院落地運行,聯合高校院所圍繞青藏高原高影響天氣、橫斷山區災害性天氣、西南渦、極端高溫等開展協作攻關。
立足切實發揮流域氣象中心牽頭作用,推進七大江河流域氣象保障能力提升,今年將持續優化流域觀測站網布局,有效提升流域災害易發區加密觀測能力,強化流域氣象計量檢定保障和維護維修能力,開展基于衛星遙感的生態和氣候監測;建立完善多源信息融合的面雨量實況監測、短時-短中期無縫隙中小流域面雨量精細化預報業務,開展流域延伸期-月季尺度降水確定性和概率性預測能力建設,持續開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災害天氣短時臨近客觀技術研究;研發重點大中型水庫洪水、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氣象風險預警產品,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數據調查和定量化風險評估區劃,建立健全中小流域氣象保障責任制,推動流域保障服務由重點領域向水資源調度、農業、生態等領域拓展。
(作者:谷星月 責任編輯:閆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