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到融入行業發展脈搏;從傳統產業起步,到向更多領域延伸;氣象服務賦能生產,惠及億萬用戶,步履不停、潛心耕耘,書寫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中國糧”里看氣象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而雜交稻制種面臨的挑戰,首先便是氣候問題。
湖南省氣象團隊通過研究,得到兩系法不育系育性轉換的溫光條件與關系模式,確定了雜交制種的適宜氣候區域和生產時段;針對超級稻超高產栽培,構建氣象影響關系模型,確保超級稻大面積栽培實現高產穩產。
現如今,從海南南繁基地到四川天府現代種業園,種業氣象服務陸續開展。優良品種,讓作物更具韌性。
在我國農業生產還未完全擺脫“靠天吃飯”的當下,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氣象條件保障現代農業生產是一道關卡。
氣象部門大膽試水,發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
打開手機軟件、拖動風口進度……山東省壽光市稻田鎮崔嶺西村的菜農崔江元熟練操作“新農具”,兩畝大棚頂簾緩緩拉開,濕熱的大棚里立馬清爽不少?!芭俊绷?0多年大棚的老崔,沒想到這把年紀還能用上智能放風設備。自從當地氣象部門免費給大棚安裝了200部互聯網智能溫濕度儀,菜農無論身在何處,都可隨時通過手機App知曉棚內溫濕度狀況,并及時采取調控措施。
春耕春播時節,融合了天氣預報與農事建議的信息,直達農機手、種糧大戶和農業管理人員,為農機化生產注入氣象活力。
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迎來小米大豐收,手捧顆粒飽滿的小米,當地村民笑逐顏開。張洪文 攝影
為農服務的變化,農民最有發言權。
“開春后,手機每天都會收到天氣趨勢、農情及農事建議?!焙幽鲜≈芸谑猩蚯鹂h種植戶楊海洋認為,氣象信息及時的“溫馨提醒”,管用!
“從玉米改種水稻,產量和收入都翻倍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天德現代農業農機合作社的石淑珍難掩喜色。原來,氣象部門為當地調整種植結構提供決策咨詢,重新劃分積溫帶,精細區劃主栽品種,從而實現農產品質的飛躍。? ??
為農服務的質量,數字最有說服力。
國內外糧食總產量預報準確率穩中有進,分別保持在98%和95%以上;農業氣象基礎業務能力逐步提升,70個農業氣象試驗站、653個農業氣象觀測站、2175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組成現代農業氣象觀測站網;現代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組織高效集約,形成國省市縣鄉五級服務格局。
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創建的首批10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跨部門、跨區域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局面:蘋果氣象服務中心將小蘋果做成大產業,茶葉氣象服務中心融入產業鏈為茶香添韻味,橡膠氣象服務中心深挖數據潛力科學生產……一場氣象為農服務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已在中國大地悄然進行。
大戰略里“挑大梁”
有著20年航行經歷的渤海輪渡公司副總經理、總船長王福田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末出海前,他都會購買美國“氣導”公司6小時一次的航線天氣預報。2014年后,選擇國內“氣象訂制”的航線預報、航次評估、后續服務等,這讓他一路更有底氣。
海洋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推進海洋氣象科技創新,服務海洋強國戰略,保障海上安全和“一帶一路”倡議,對氣象服務的需求迫切。
中央氣象臺從1984年開展氣象導航技術研究,到2019年氣象服務遍及三大洋,簽約48家航運公司,航線幾乎遍布全球主要港口,為用戶節省2500小時、2600噸油耗,減損約400萬元。
“國船國導”從起步到縮小差距,再到挺直腰板與國外公司同臺競技,離不開中國氣象局黨組多年來的謀劃部署,以及集遠洋導航多源數據、航線模型與算法、岸基遠洋氣象導航決策支持等為一體的硬核技術。? ??
2021年6月8日和9日,中國氣象局分別與山東省政府、青島市政府就共同建設高水平的青島海洋氣象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打造全國領先、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海洋氣象研發中心和海洋氣象裝備產業孵化基地。截至目前,我國海洋觀測體系已經形成,西北太平洋臺風預報能力達世界先進水平,可為全球海洋治理作出中國貢獻。
而在國內,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夏汛冬枯、北缺南豐,南水北調作為跨流域跨區域配置水資源的骨干工程,已有400多億立方米清水由南向北,滋潤著京津冀魯等沿線1.2億人口。
3月的白洋淀,柳芽新出,淀水清清,河北省保定市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受益城市之一,當地氣象部門在干渠沿岸布設自動氣象站及智能監控探頭,監測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干渠設施和水質的影響。這項超級工程,從宏偉構想到東線、中線一期主體工程建成通水,包括前期氣候論證、庫區移民、項目建設到人工增雨科學蓄水、水質提升,乃至水源地和沿線生態文明建設在內,氣象科技力量始終貫穿其中,守護一汪清水汩汩北流?!?/p>
代表中國尖端制造的高鐵,讓“流動的中國”更具發展繁榮的活力。一條條自主建造的鐵路,見證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成就,其背后是強有力的氣象科技支撐。
中國高鐵在應對復雜氣候環境方面“集齊”多個世界之最,展現著跨越5個氣候帶的強勁奔跑新動力。
“我國高鐵線路在‘抗寒’‘抗風’‘抗濕熱’等多個領域達到‘世界第一’?!敝袊こ淘涸菏?、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杜彥良認為,氣象保障了復雜環境下交通基礎設施的長期安全運營,為中國高鐵“走出去”積累寶貴經驗。
科學進步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能看到氣象部門的身影。近年來,氣象部門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綜合防災減災救災等國家戰略發展方向,保障國家重大戰略落到實處,處處彰顯中國的發展潛力、創造能力。
“服務圈”里廣惠及
“以前常有客戶半夜打電話問天氣,我們再去咨詢氣象部門?!闭憬x烏義通歐物流有限公司部門經理林益鋒說?,F在客戶訴求變得更加明確:“我看到某地高溫,要不要調整箱柜?”
“物流氣象黑匣子”讓林益鋒心里不慌,他可以實時了解集裝箱內外溫度、濕度、氣壓等信息,并采取相應措施,如高溫通風、低溫覆膜、震動加固,或向運營部門申請延期、改變線路等。
有了數據支撐,當地氣象部門借此開發“義新歐”商貿物流氣象服務系統,成立全國首個“一帶一路”商貿氣象臺,為物流企業提供沿線主要城市氣象實況及未來15天氣溫、降水以及中歐班列商品氣象適宜度指數等預報信息產品,自2019年試運行以來,累計服務近700列次中歐班列。
近年來,氣象部門從優化服務供給向滿足應用需求延伸,積極構建開放融合共享的氣象服務生態體系,將服務觸角延伸至快遞、外賣、旅游、保險等多個領域。
3月2日,湖南順豐速運快遞員孫浩圻收到氣象部門專門發送的“陰到小雨”短信后,及時備好雨具。預警抵達“末端投遞”環節,讓從業者感受到無微不至的氣象關懷。
天氣對于快遞行業非常關鍵,遇到災害性天氣會出現接送貨率下降、貨物破損率提高和車禍風險增加、配送時效延緩等問題?!暗辛酸槍π缘臍庀箢A警服務,我們可以提前采取措施?!表権S速運長沙某分部經理黃明說。
氣象部門與郵政行業打通信息對接渠道,通過“戰疫速遞”小程序,讓氣象預警信息精準直達全國逾150萬名快遞從業人員,既讓快遞小哥在災害性天氣來臨前調整配送計劃,也便于管理人員提高運行效率。
不止于此,準確及時的天氣信息,可以讓外賣送餐人員、快車司機的補貼據此調整,交通導航避開危險路段,航空公司為會員推送航線個性化服務,民宿業對氣象災害防御保險的高要求得到滿足……這背后,是氣象部門以提升各行業“獲得感”為目標,不斷強化自身硬實力的孜孜追求。未來,氣象部門還將繼續深化預警數據與地域、行業、災情等數據信息融合,讓預警發布更精準、更到位。? ? ?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氣象人以利民的情懷、創新的銳度、實干的韌勁,充分發揮氣象資源趨利避害的作用,為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氣象智慧。? ??
?。ㄗ髡撸豪疃?王晨 簡菊芳 趙曉妮 葉奕宏 谷星月 盧健 吳卉 責任編輯:張明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