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學祥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客觀認識我國地球系統數值模式發展成績、問題和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從天氣到氣候、從區域到全球的中國氣象局(CMA)數值模式體系,培養了隊伍,組建了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以下簡稱“數值預報中心”)。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氣象事業發展同樣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數值預報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模式產品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科技強國納入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也明確到2035年,氣象關鍵科技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氣象監測、預報和服務水平全球領先;氣象科技中長期規劃中更是明確提出到2035年,數值預報水平要達到歐洲中心2030年水平。我們將發展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大對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的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大把科技創新和人才的重要性提到新的高度。我們見證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進步,參與氣象現代化建設實踐。從A模式、B模式到LAFS區域模式,從T42、T63到T639 全球模式,從GRAPES區域/全球天氣模式到CMA 模式體系,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研發,從天氣、氣候到地球系統模式數值預報模式......這是氣象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數值預報研發人員團結奮斗的故事,更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的結果,是科技創新和人才政策的有力例證。數值預報模式是現代氣象的標志性技術,我們將從“第一生產力”的高度認識數值預報,從“第一資源”的高度重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雙輪驅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調動資源、激發創新活力、釋放人才潛能。
堅決打贏地球系統數值預報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組建數值預報中心就是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集約高效地開展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研發。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多次強調,必須下大力氣加快推進數值預報模式等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我們將聚焦關鍵核心科技問題,上下協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健全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協同攻關機制,加強國家級協同聯動,國省間統籌研發、靶向發力。
數值預報中心成立一年多來,以質量提升為核心,以研發任務為抓手,大膽探索,不斷開拓,初步形成數值預報模式統籌研發格局。然而,數值預報中心改革發展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將堅持學用結合,知行合一,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各項工作中。
我們將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把黨組織建設好,把黨員作用發揮好。加強數值預報中心能力建設,切實做好數值預報中心改革“后半篇”文章。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在數值預報協同攻關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下功夫;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打造數值預報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形成團結協同、攻堅克難的工作氛圍。要提高站位,顧全大局,克服“四唯”傾向,弘揚科學家精神,克服小團體意識,凝聚氣象事業是黨和國家事業的共識;倡導形成個人興趣、單位發展服從服務于數值預報協同創新大局的文化,打開數值預報事業協同發展新天地。加快科技創新,研發自主可控的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模式,逐步形成“五個一”精準預報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堅決打贏地球系統數值預報核心技術攻堅戰。(作者系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責任編輯:欒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