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三夏”期間奔走多地的“麥客”,點開App即可精準查看當地氣象信息和機收進度;如果你是自駕出行偶遇惡劣天氣的游客,通過手機就能提前收到預警和道路提示;如果你身處暴雨紅色預警區域,可通過災害應急信息平臺上傳附帶地理位置的個人信息以尋求幫助……如今,人們身邊這些知冷識熱的氣象服務,既讓人感到生活的“小幸?!?,也折射出氣象防災減災水平提升的“大跨越”。
在“小幸?!迸c“大跨越”中,彰顯的是氣象服務愈發精細化的顯著進步。這正是2022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題實踐活動(以下簡稱“主題實踐活動”)在氣象系統扎實推進的鮮活寫照。
筑牢災害防線——強基固本 練好內功
上半年,全國氣象部門通過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共發布預警19.9萬條,同比增長17.45%。在極端災害性天氣多發頻發的形勢下,全國預警信息發布質量穩中有升,正確率達99.99%。這僅僅是氣象服務水平提升的一個縮影。而這正是在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過程中結出的碩果。
今年,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聯合發文,要求強化直達基層責任人的紅色預警叫應機制,這一部署在基層落地有聲。6月22日,重慶市璧山區氣象局發布的一條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通過物業微信工作群火速“鋪滿”128個小區,覆蓋全區超過60%以上的人口?!靶^就像城市的細胞,要做好城市氣象防災減災,就要從小處入手?!辫瞪絽^氣象局局長黃繼紅說,紅色預警發布后,所有小區物業人員迅速行動,最終將暴雨造成的損失大大降低。
紅色預警信息只有在關鍵節點及時送到關鍵人物手中,才能為氣象災害防御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目前,地方高級別預警已從“要人查”轉變為“主動推”。5月1日,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公服中心”)研制的重大災害過程紅色預警短信快速提醒應用上線,在提升預警發布時效性的同時,也避免部委應急責任人錯過重要預警信息。另外,該中心研制的智能網絡預警發布機器人“預小警”還可為應急管理、防汛等相關部門提供微信群預警信息自動提醒服務。
如果紅色預警發布后,公眾已身處險境該怎么辦?公服中心聯合抖音集團打造氣象災害應急預警信息智能共享互助平臺。該平臺在紅色預警發布時自動觸發運行,向受影響地區公眾第一時間推送預警信息。公眾也可在平臺上報平安或發布求助信息。
今年是氣象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收官之年,多地積極應用風險普查成果,為流域防汛提供堅實支撐。在珠江流域,廣東省氣象局于“龍舟水”期間依托暴雨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建立精細化到鎮(街)且不同歷時的極端強降水重現期數據集,基本實現對短時極端強降水及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風險的“早研判、早識別、早預警”。在長江上游,重慶市沙坪壩區氣象局啟用以氣象監測預報預警為先導、實時積水監測為基礎、交通引導屏和交通信號燈為載體、靶向短信發送為渠道的城市內澇監測預警聯動系統,為避免城市雨天“看?!碧峁┲?。由于效益顯著,該系統還被引入全市其他地區。
隨著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試點的穩步推進,一張更加精密的“應急網”在全國拉起。截至目前,安徽氣象部門完成預警信息應急廣播播發系統升級改造,完善預警發布策略;湖南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系統與氣象災害預警服務一體化平臺無縫對接,實現了以任意區域或鄉鎮為單位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貴州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系統專線已對接到移動大數據中心,可精準覆蓋暴雨影響鄉鎮,避免出現流動人員漏發情況;福建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與短臨預報預警業務平臺自動對接,通過通信大數據平臺率先實現分強度、分區域、分時段、分影響的臺風、暴雨等氣象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
守護美好家園——趨利避害 普惠民生
如果說氣象服務的“上半場”是練就內功、不斷提升業務能力,“下半場”則緊跟需求、因“人”而異,將“人民至上”貫穿于服務各行各業的具體行動中。
今年以來,氣象部門穩步推進“預警+重點行業”專項行動,為全國150萬名快遞小哥提供8.4萬余條定制化預警信息,觸達9047萬余人次;6月1日,“三夏”機收氣象精細預警提示產品上線,可依托用戶定位,一天兩次向重點省份農機手、農業大戶等300余萬人精準推送機收作業適宜信息。
不僅僅是“預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已融入氣象領域方方面面,打造出個性化、定制化的“氣象+”服務。
——吃得飽。湖北省大冶市程灣村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程麗軍根據農業氣象服務信息指導水稻生產,實現畝產水稻1700斤,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此前在夏糧生長階段,各地氣象部門緊盯關鍵農時,因苗施策做好促苗轉壯氣象服務,助力實現“龍口”“蟲口”奪糧。6月中旬,在位于蓄滯洪區的河南??h,晚播一個多月的30萬畝高標準農田小麥在精準的氣象指導下“跟上”生長進度,實現每畝穩產1300斤的大豐收。
——行得通。多發重發的極端天氣加重了對交通安全的不利影響,如何為百姓出行鋪就安全路?今年,中國氣象局聯合公安、交通運輸三部門進一步優化提升108條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與公安部辦公廳聯合印發相關工作方案和技術文件,將完成“摸清底數”“確立標準”兩大任務;與公安部聯合召開視頻培訓會議,強化技術指導,推動試點經驗和成果全面推廣落地。試點以來,交通氣象災害預警能力大幅提升,因惡劣天氣造成的公路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顯著下降。
——供得上。今年夏天我國開啟多地“炙烤”模式,防暑降溫對能源保供、氣象服務需求迫切。中國氣象局組建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氣象服務專班,加強針對能源高影響時段的預報預警服務,助力群眾清涼度夏。在天津,市氣象局設立專崗,為電力企業開展“一對一”專項服務;在重慶,“知天·智慧電力氣象服務系統”接入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的電力智慧云系統,及時響應發電、輸電、用電等實時需求;在四川遂寧,氣象部門為電力部門提供任意點未來7天精細到5公里×5公里的預報產品,助力高溫期間電力供需平衡。
氣象預警時效性和準確性不斷提升,氣象服務持續拓展應用場景,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氣象+”于尋常處融入百姓衣食住行……主題實踐活動仍在火熱進行,這些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崗位建功行動的生動實踐,正轉化為趨利避害、潤澤民生的實在效益,也必將為賦能氣象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作者:吳卉?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