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有一座山脈東西橫臥,孤立而寂靜,這里坐落著瓦里關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臺(以下簡稱“本底臺”),南邊是黃河上游最大的龍羊峽水電站,北部是青海湖。
本底臺建于1994年,經過28年建設發展,目前,它已實現溫室氣體、鹵代氣體、氣溶膠、太陽輻射、放射性物質、黑碳、降水化學和大氣物理等30個項目、60多個要素的全天候、高密度觀測,每天產生6萬多個數據,基本形成覆蓋主要大氣成分本底的觀測體系和技術系統。
“大氣本底基準監測對環境有著嚴苛的要求,建臺以來,青海省政府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為保護這里的氣象探測環境做了大量工作?!北镜着_臺長李富剛說。
作為全球32個大氣本底觀測站之一,本底臺是歐亞大陸腹地唯一的大陸全球本底基準觀測站,對探測環境有著極高要求。如果大氣環境受到人為污染,其監測到的數據就不能稱為“大氣本底數據”,也就不具備全球代表性。本底臺建站時,當地政府專門劃撥了10公頃的保護帶,以固定圍欄為界,禁止牛、羊等牲畜闖入而影響探測環境,同時規定臺站方圓50公里內不得建設污染大氣環境的工業設施。
2010年,當得知有航線可能通過瓦里關附近空域會影響本底臺監測數據時,青海省氣象局進行多方協調,民航部門改變了航班計劃,繞道飛行。這些對本底臺多年來獲取高質量的觀測數據做出了重要貢獻。
長期以來,中國氣象局一直致力于制定大氣成分監測臺站的探測環境保護標準。經過不懈努力,國家標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 大氣本底站》(GB 31224-2014)(以下簡稱“標準”)于2014年9月30日發布,并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大氣本底站探測環境保護區的分級、范圍及保護要求,適用于大氣本底站以及其他具有大氣本底觀測功能觀測站探測環境保護。
標準出臺以來,在保護本底臺探測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標準實施后,本底臺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并加強與當地政府的溝通,通過多種渠道減少人員和社會活動對本底臺氣象工作的影響。海南州政府貫徹落實標準,以限時限量方式減少各類活動對氣象探測環境的破壞。
從2017年6月10日起,共和縣政府發布關于嚴禁機動車輛駛上瓦里關山的通告并設置路障,禁止一切機動車上山,并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設立瓦里關山頂經幡桿的通告,拆除33處已建經幡桿,統一建設3處經幡桿并規范管理,使本底臺氣象探測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通過對比標準實施前后本底臺監測數據,可以明顯看出數據質量得到提高,受人為影響的因素也明顯降低?!笔庀缶终叻ㄒ幪幐碧庨L達鴻魁說。
該標準為瓦里關本底臺開展長遠連續精密的大氣本底監測、更好地開展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等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使瓦里關本底臺的觀測業務更好地走向國際化、標準化;同時也為全國各類本底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提供了參考和規范依據。
(作者:金泉才?龐立英?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