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忠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應對能力的建議》(第3435號)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應急管理部,答復如下:
面對極端天氣的挑戰,中國氣象局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應急管理部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合作,不斷強化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完善應急聯動機制,加強科技支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應對能力不斷提高。
一、強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應對能力
一是極端天氣事件監測預報預警能力不斷提升。氣象部門建立了較高時空分辨率、多手段并用的天氣災害監測網,面向天氣、氣候及氣候變化和重點領域應用服務,累計建成6萬余個地面自動氣象觀測站、120個探空站、236部天氣雷達、6顆風云氣象衛星等組成的立體綜合觀測系統;建成涉及農業、生態、交通、海洋等行業的專業氣象觀測網。氣象實況和預報實現了從站點、落區到格點、數字跨越,智能網格預報產品空間分辨率中國區域陸地達到5公里,海洋達到10公里,全球達到10公里;時間分辨率0-24小時1小時間隔、逐小時更新,1-10天3小時間隔、逐12小時更新。應急管理部成立災害綜合監測預警中心,初步形成多災種、災害鏈監測預警業務體系,充分結合致災因子、承災體和歷史災情數據,開展暴雨洪澇、臺風災害等極端天氣監測預警模型研發。
二是面向基層和社會公眾的預警信息發布能力不斷增強。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成并運行,實現外交、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26個部門預警信息的集中發布,面向各級政府領導、應急聯動部門、應急責任人和社會媒體,實現預警信息分級、分類、分區域、分受眾的精準發布。不斷拓展預警信息發布渠道,通過廣播、電視、網絡、顯示屏、大喇叭等多種渠道和國省市縣四級預警新媒體矩陣,有效解決預警信息發布“最后一公里”問題,2021年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6.9%。
三是初步建成快速有效的應急處置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了由31個部門組成的國家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制度,多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溝通協作便捷高效。31個省級氣象部門與政府各部門建立了有效的氣象災害信息共享機制,2.8萬個鄉(鎮)將氣象災害防御納入政府綜合防災減災體系,15.47萬個村(屯)制定氣象災害應急行動計劃,建立60.6萬名的基層氣象信息員隊伍。10個。▍^、市)推動地方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揮部印發了完善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相關文件,18個。▍^、市)修訂和建立了新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氣象等部門針對重點時段開展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會商研判,遇極端天氣隨時開展會商研判和指揮調度;大部分省份已先后建立災害綜合風險會商研判機制,定期編制發布風險報告。
四是形成重大氣象災害預警與“三停”的聯動對接。氣象部門推動氣象災害預警應急聯動機制建立和不斷完善,2022年4月底前,全國31個。▍^、市)氣象局均建立重大氣象災害“叫應”制度并備案。應急管理部編制強對流天氣應對預案,印發各地應急管理部門,推動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完善本地強對流天氣防范應對工作;將防汛預案中預警發布和應急響應聯動有關內容的修訂納入全國防汛工作檢查督查重點內容,加強防汛和救災物資儲備,增強抗災減災能力。應急管理部與中國氣象局聯合印發《關于強化氣象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工作的意見》,推動各級應急預案修訂中將重大過程預報預警作為啟動應急響應條件之一,及時采取停工、停業、停課等避災避險措施。
五是加大極端天氣災害處置高科技設備研發投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編制《“十四五”國家應急通信規劃》,對“十四五”時期包括氣象等各領域應急通信能力提升作出系統部署;同時利用應急通信相關專項,持續支持云南、重慶等地區應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重點項目建設。應急管理部牽頭組織實施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工程,最大程度協調各部門信息資源,利用空天地一體化監測手段和遙感技術,研發國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提高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應對提供科技支撐。中國氣象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電總局等部門,持續開展預警短信靶向精準發布試點,不斷推動預警短信發布精準度和時效性。
二、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聯合應急管理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認真研究吸納您提出的建議,扎實做好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預警工作,切實增強氣象災害防范應對能力。
一是加強部門協同聯動,推動信息共享。通過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等重點工程項目,推動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及地理信息、水文數據、風險普查數據、行業數據的多部門共享共用,形成部門合力,提高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預報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
二是進一步完善災害防御法制機制體制。盡快推動修訂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推動各部門建立分災種的氣象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細化高影響行業預警分類分級措施,明確各領域、各行業防御氣象災害的責任。特別是推動住建、交通運輸、教育等氣象災害敏感行業建立健全氣象災害防御的標準規范,完善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停工、停業、停課制度。
三是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實施。推動《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印發實施并抓好貫徹落實,鼓勵各地區將適應氣候變化納入地方工作重點,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方法,提高氣候風險防范和抵御能力,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應對能力。
四是不斷完善預警信息發布體系,為應急處置贏得更多時間。加快新一代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充分利用各種傳播手段,進一步健全預警信息接收和傳播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建立預警信息快速發布“綠色通道”,人員密集區和公共場所建立預警信息接收渠道和應急聯動機制,提高應急處置和災害防御時效。
五是加強宣傳科普工作,提高公眾災害防御能力。針對極端天氣的防御開展宣傳科普,向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普及氣象災害防御知識,普及個人緊急避險知識,提高廣大公眾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關注度,提高公眾的災害防御能力和氣象災害防范意識。
感謝您對氣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中國氣象局
2022年6月28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010-58994472)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