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
現就朱定真委員提出的《關于推進政府和社會應急聯動機制以重大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提案》,提出如下會辦意見:
一、積極推動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相關制度建設和實施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聯合應急管理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林草局、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開展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制作與發布工作,不斷推動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從災害性天氣的預警向基于影響的風險預警轉變。在氣象災害預警發布及聯動相關制度建設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制度為氣象災害預警發布、傳播和應急聯動提供了法律依據!稓庀鬄暮︻A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及《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明確了不同等級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發布標準及防御指南。在氣象災害應急聯動機制建設層面,中國氣象局建立了由31個部門組成的部際聯絡員會議制度,密切保持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遇有重大災害性天氣過程,及時通報給相關部門,實現聯防聯動;與應急、水利、交通、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草等相關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就信息共享、聯合會商、聯合預警等工作開展合作。各地氣象部門也根據地方政府要求,建立了適用地方需求的部門聯動機制。
二、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
2021年8月,中國氣象局印發了《中國氣象局關于推動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建設的通知》(氣發〔2021〕79號),從充分認識完善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建設的重要性、推動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優化氣象災害預警標準規范及業務分工、提升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能力、強化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工作、提高社會公眾主動防御氣象災害意識和能力等六個方面,提出了推動完善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建設的工作要求。2022年,有15個。▍^、市)氣象部門將氣象災害防御類立法項目納入本地方人大和政府立法計劃。中國氣象局指導地方做好氣象防災減災相關法規制度的修訂完善,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和社會響應機制,推動建立健全基于重大氣象災害高級別預警信息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高危人群的自動停工停業停課機制。各地氣象部門積極推動地方政府或防汛抗旱指揮部印發完善氣象災害預警聯動機制相關文件,目前已有17個。▍^、市)修訂和制定了新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三、加強氣象應急管理培訓,做好針對政府部門領導干部的防災減災培訓
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構建了完善的“1+8+N”教育培訓體系。每年專門制訂年度重點培訓計劃,面向部門內外開展教育培訓工作。針對政府部門領導干部,氣象部門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專題培訓。受中央組織部委托,中國氣象局自2006年開始承擔地方黨政領導干部氣象防災減災專題研究班,培訓對象為地市級黨委政府、兵團師市分管負責同志,截至目前共舉辦14期,培訓407人次。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委托,自2012年開始承辦氣象及相關行業專業技術人才氣象防災減災高級研修班,截至目前共舉辦9期,培訓667人次。每年汛期前,各地省級氣象部門面向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相關領導干部,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專題培訓。此外,中國氣象局還根據地方政府的要求,不定期面向有需求的地方政府開展領導干部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提升專題培訓。
四、強化預警信息發布工作,加強防災減災信息共享資源池建設。
氣象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目前已建成覆蓋國-省-市-縣四級的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預警信息送達時間縮短至5-8分鐘,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92.7%。中國氣象局通過簽訂協議等方式,加強與相關部委的數據共享、應急聯動等合作。2019年2月,中國氣象局與應急管理部簽訂《關于建立應急管理與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聯動工作機制框架協議》,從數據共享、信息服務、應急響應、基層共建、科普宣傳以及發揮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作用等六個方面建立聯動工作機制。中國氣象局通過改革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考核辦法,提升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的準確率和提前量。2021年印發《暴雨、雷雨(暴)大風預警信號有效性評價辦法(試行)的通知》,推進預警信號準確率和時間提前量的科學有效兼顧。改革預報質量考核,強化24小時內逐小時客觀方法的考核評估,2022年目標考核明確全國50%以上預警信號空間分辨率要精細到鄉(鎮、街道)。
五、多種渠道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應急科普工作
氣象部門建立了應急氣象科普快速響應機制。例如,自2020年起,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聯合中國科協科普部、應急管理部宣教中心建立防汛抗災應急科普聯動機制,共建共享汛期氣象科普資源,并在科普中國網、中國應急信息網展示傳播。圍繞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各級氣象部門時刻關注社會媒體輿論和公眾熱點話題,通過多種渠道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應急科普工作,回應社會關切。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傳播形式由傳統的圖書、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向融媒體迅速發展,創新開展了網絡專題、直播、社交媒體互動、原創短視頻、動畫、數據新聞、表情包等公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樂。氣象部門注重面向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等不同重點人群,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普。例如,針對不同人群分別組織開展氣象科普“四進”、氣象科技下鄉、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志愿者中國行等品牌科普活動。2022年,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策劃出版《新時代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叢書》,領導干部、農民、青少年分冊分別貼合不同重點人群的需求,幫助公眾了解氣象災害的致災規律,掌握基本的防災減災知識,提高安全意識和防災避險能力。
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結合新時期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要求,及時修訂完善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推動修訂完善地方氣象災害防御法規和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和社會響應機制,進一步強化氣象服務工作,為防災減災提供有效保障。進一步分析政府部門、關鍵行業、重點企業等不同領域的氣象防災減災培訓需求,開展分層次分領域的氣象防災減災專題培訓工作,不斷增強培訓的覆蓋面和實效性,推動氣象應急管理培訓的常態化。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氣象科普發展規劃(2019—2025年)》為引領,不斷拓展應急防災減災科普形式,以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需求為導向,研究開展個性化、精細化的氣象防災減災科普。
以上意見供答復委員時參考。
中國氣象局
2022年5月25日
(聯系單位:中國氣象局辦公室 聯系電話:68407251)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