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影響中東部的雨雪天氣過程逐漸減弱,這次過程的整體影響情況如何?根據預報,11日至13日中東部將再次迎來大范圍雨雪天氣。此次過程與前期相比影響范圍和強度有何變化?是否需要注意疊加影響?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
記者:2月7日至9日期間的雨雪天氣過程整體情況如何?降雪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張濤:截至目前,從西北、華北、黃淮西部以及西南地區北部到內蒙古中部,大部地區出現中到大雪,暴雪區域主要位于陜甘寧交界處及其周邊地區。另外山西北部、北京等地的高海拔地區也出現局地暴雪。
降雪中心區域從西北地區轉至華北后,總體的降雪量級有所下降。除高海拔地區外,其他地區基本為中雪。平原地區降雪較小,大部分是小雪或零星小雪。截至目前,整個降雪過程最強的階段已經過去。預計2月10日開始,北方地區的降雪范圍將進一步減小,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中東部、吉林東北部及新疆北部和南疆盆地南部、西藏西部和東南部有小到中雪;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東南部、廣西東北部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
據統計,此次過程陜甘寧地區平均降雪量為10至15毫米,目前氣象站觀測到的最大降雪量位于寧夏南部,達16.6毫米。
2月9日3時至17時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圖(毫米)
記者:此次過程是今年以來中東部范圍最大、強度最強的雨雪過程嗎?
張濤:今年1月我國也出現過一次大范圍寒潮天氣過程。1月11日至15日,強冷空氣自西向東橫掃我國,大部地區相繼出現大范圍雨雪、大風、降溫天氣。與1月那次天氣過程相比,本次雨雪天氣在影響范圍和強度上都有所不及,降溫也沒有1月那么劇烈。以寧夏為例,1月12日至1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出現降雪。截至14日9時,全區共68站出現降雪,其中11個站出現積雪,最大積雪深度在吳忠市同心站,達25毫米。
記者:預報顯示,11日至13日中東部將再次迎來大范圍雨雪過程。此次過程與7日至9日過程相比,影響范圍和強度有何不同?
張濤:根據最新預報結果,11日至13日,黃淮、江漢、江淮、江南、華南北部及貴州東部等地有中雨,江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局地暴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夾雪,局地中雪,中東部大部地區還將伴有4至8℃降溫,局地降溫達10℃以上。
與7日至9日過程相比,11日開始的大范圍雨雪影響的位置稍微偏南一些,范圍偏小一些;強度也略弱一些,主要以中到大雪為主,預計最大降雪區域位于山西、陜西及其周邊區域。
記者:近期頻發的雨雪天氣過程是否有疊加影響?您對農業生產、交通等領域有何建議?
張濤:近期發生的雨雪天氣,由于降雪強度本身并不是很大,加上中間有明顯的間歇期,因此疊加效應并不明顯,但連陰雨等天氣可能會導致山區發生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的風險加大,也需要注意防范。
就農業生產而言,近期大范圍雨雪天氣對其影響總體是利大于弊的。對于北方來說,雨雪天氣將改善土壤墑情,對小麥安全越冬和萌動返青非常有利。而對南方來說,此次降雨有利于增加水資源,改善西南地區東部小麥和油菜產區土壤缺墑狀況。江南等地去年經歷了夏秋冬連旱,可利用近期降雨,科學增加庫塘蓄水,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為春季農業生產打好基礎。
此外,也應關注此次天氣過程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北方,較強的降雪可能會造成局地農業設施受損。因此,在降雪前,要做好防風加固和保暖措施。在南方,陰雨天氣不利于油菜穩健生長及柑橘、甘蔗等采收。建議南方地區做好田間管理,保持溝渠暢通,低洼地段及時排濕降漬,促進作物根系正常生長,并持續關注連陰雨與低溫的影響。
就交通而言,雨雪天氣對路面狀況影響較大,公眾出行需警惕路面濕滑、積雪、結冰及低能見度帶來的不利影響。
(作者:吳鵬 責任編輯:包寧)